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5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745篇
测绘学   295篇
大气科学   651篇
地球物理   507篇
地质学   1239篇
海洋学   372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61.
贵州是我国碘缺乏病严重地区之一,特别是黔西南地区。本根据含碘量的调查,编制了贵州露头地层、地表土壤和地表水中含碘量分布图,并与地甲病患病率分布图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地甲病患病率与露头地层中碘含量关系不明显,地表土壤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有一定关系,而地表水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关系较为密切,地表水中含碘量高的地区,地甲病患病率就低,反之则地甲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62.
浙江天台地区赖家组的划分与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连续的、巨厚的河-湖相沉积记录的盆地,通过对ZK701+801,水6孔,涩中6和涩深1井等典型剖面孢子花粉组合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详细地论述了第四纪孢粉组合带及其所代表的植被,气候演变进程,自1.87MaB.P.以来共识出了59个孢粉组合带,划分出29个完整的冷暖气候旋回,并且同中国西北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系列的37个气候旋回以及深海钻孔氧同位素气候旋回进行了较好的对比。  相似文献   
63.
北山戈壁荒漠地区1:5万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区土壤垂直剖面不存在通常的A、B、C分层结构,且掺杂有大量风成沙。在公婆泉地区开展1:5万常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的同时,进行了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的主要指示元素异常有很好对应性,红沙是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广大地区开展植物地球化学测量的一种良好采样对象。  相似文献   
64.
A predictive instantaneous optimal control (PIOC)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controlling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elastic structures. This algorithm compensates for the time delay that happens in practical control applications by predicting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ver a period that equals the time delay, and by substituting the predicted response in the instantaneous optimal control (IOC) algorithm.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is proposed PIOC algorithm is that it is simple and at the same time compensates for the time delay very effectively. Numerical examples of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tructures are presente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PIOC and IOC systems for various time delay magnitudes. Results show that a time delay always causes degradation of control efficiency, but PIOC can greatly reduce this degradation compared to IOC.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e's natural periods and the choice of control gains on the degradation induced by the time delay a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shorter natural periods and larger control gains are both more sensitive and more serious to the degradation of control efficiency. Finally,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IOC is performed on a six‐story moment‐resisting steel fram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PIOC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maintain stability in multiple degree of freedom structures, and at the same time PIOC has a satisfactory control performanc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5.
A new inelastic structural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incorporating the force analogy method (FAM) with the predictive instantaneous optimal control (PIOC) algorithm. While PIOC is very effective in compensating for the time delay for elastic structures, the FAM is highly efficient in performing the inelastic analysis. Unlike conventional inelastic analysis methods of changing stiffness, the FAM analyzes structures by varying the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field, and therefore the state transition matrix needs to be computed only once. This greatly simplifies the computation and makes inelastic analysis readily applicable to the PIOC algorith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mpensates for the time delay that happens in practical control systems by predicting the inelastic structural response over a period that equals the magnitude of the time delay. A one‐story frame with both strain‐hardening and strain‐softening inelastic characteristics is analyzed using this algorithm.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algorithm is feasibile for any inelastic structures. While the control efficiency deteriorates with the increase in magnitude of the time delay, the PIOC maintains acceptable performance within a wide range of time delay magnitudes. Finally, a computer model of a six‐story moment‐resisting steel frame is analyzed to show that PIOC has good control results for real inelastic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6.
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理想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泥岩压榨水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滞流4种类型。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盆地沉降沉积时期的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阶段和盆地抬升剥蚀时期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随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在平面上呈对称性:总体上大气水由凹陷边缘向凹陷中心渗入,凹陷内部各洼陷为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区,凹陷边缘南部斜坡带和北部断阶带以及凹陷内部中央断裂带为越流泄水区。纵向上,局部水动力单元强度及演化规律与地层的埋藏深度有关。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水动力单元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7.
地球流体力学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穆穆  季仲贞  王斌  李扬 《大气科学》2003,27(4):689-711
简要介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七十多年来在理论与计算地球流体力学方面的若干研究及其新的进展.在理论地球流体力学方面,介绍了长波动力学及线性稳定性问题、弱非线性理论及行星波动力学以及用Arnold方法(能量-Casimir方法)研究大气和海洋中各种流体运动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的成果.此外,对扰动演变、扰动和基流相互作用及热带大气动力学中的第二类不稳定条件(CISK)也作了简要的介绍.在计算地球流体力学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用物理观点和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造成计算紊乱和计算不稳定的机理,论证计算稳定性、算  相似文献   
68.
数值预报产品在2002年汛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周雨华  毛亮  何正阳  姚蓉  居晶琳 《气象》2003,29(11):41-44
为了解数值预报产品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总结了欧洲中心、华盛顿、日本及中央气象台天气在线网站德国数值预报模式的高空、地面形势预报产品和降水预报产品在湖南省2002年几次典型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在2002年湖南省中短期暴雨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甘肃平凉地区正地闪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利用雷电定位和雷达观测资料对甘肃平凉地区正地闪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负地闪回击的上升时间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大约在3—20μs之间,其平均值负地闪为8.33μs,正地闪为10.7μs。负地闪回击后的过军时间分布范围较广,在10-130μs之间,其平均值为51μs;正地闪回击后的过军时间分布范围比负地闪要小得多,在10一50μs之间,其平均值为19.67μs。负地闪的反冲深度dp为32%,正地闪为55%。在正负地闪的日变化中,负地闪有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01:00和13:00(北京时,下同),而正地闪在下午18:00出现一个极大值,正负地闪数的分布呈反相关。降雹时间的峰值与正地闪峰值时间有比较好的一致性,正地闪的发生与云中固态水成物粒子的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70.
首次使用HLAFS数值预报产品对黑龙江省暴雨进行分析,结合T63数值预报产品,利用两者提供的物理一08时和20时的实况场和预报场格点资料,对黑龙江省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了暴雨发生的物理机制,指出深厚的水汽条件以及水汽的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的存贮和释放是产生暴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